桐乡市人民法院
2025年桐乡市人民法院公开招录司法... 桐乡市人民法院关于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司...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5年部门预算公开 桐乡市人民法院司法雇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3年部门决算公开 桐乡市人民法院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司法雇... 2024年桐乡市人民法院公开招录司法... 桐乡市人民法院司法雇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4年面向社会公开... 关于公布2024年桐乡市人民法院面向... 桐乡市人民法院关于2024年司法雇员... 2024年桐乡市人民法院公开招录司法... 桐乡市人民法院关于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司...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4年部门预算公开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2年部门决算公开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3年预算公开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0年度部门决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1年度部门预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2年度部门预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2年度部门预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1年度部门预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0年度部门决算公... 桐乡市人民法院2022年下半年面向社... 2022年下半年桐乡市人民法院司法雇... 2022年下半年桐乡市人民法院公开招... 桐乡市人民法院司法雇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关于朱平乐进入递补程序的公告 桐乡市人民法院司法雇员拟录用人员公示 关于桐乡市人民法院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司... 关于钟乐怡、张俐、蒋红怡进入递补程序...

新闻中心

主要信息
工作动态
桐乡市人民法院
主要信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主要信息

乌镇法庭“未来智能法庭”登上《法治日报》头版!

发布日期:2023-01-30


12月25日,《法治日报》头版刊发《嘉兴法院数字化改革从“盆景”走向“风景”》一文,详细介绍了嘉兴法院以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的工作情况。 其中,点赞了乌镇法庭“未来智能法庭”的工作探索,报道了法庭以智能化打造现代化办案模式,实现从“前端行为规范-纠纷分层过滤-智审-执行-大数据分析数助决策”全部贯通,在智慧法庭建设上大放异彩。

嘉兴法院数字化改革从“盆景”走向“风景” 《法治日报》记者 王春

《法治日报》通讯员 吴攸

“风啊,水啊,一顶桥”相约小桥流水,乌镇见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明热情拥抱。

“数啊,网啊,一世界”横渡数字海洋,两千余名嘉宾从五湖四海奔赴这场盛会。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已拉上帷幕,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与分论坛却让嘉宾们回味无穷。展会上,“全域数字法院”展厅5G+VR智慧法庭体验区里,嘉宾们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科技法庭现场。  

展会集中展示了10项浙江全省法院领先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其中,“智能送达”“云上存证”“未来智能法庭”等改革成果都是从嘉兴“盆景”走向全省的“风景”。 

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涂冬山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嘉兴法院坚持以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为牵引,以打造“一屏集成”的数字生态为重点,围绕诉源治理、执法办案、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四大质效”,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未来智能法庭大放异彩

在未来智能法庭模块,展区将乌镇人民法庭第二法庭的陈设复刻于此,来往嘉宾现场就能直接体验两公里外法庭里的互联网庭审模式。

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开庭时,法官面前的屏幕会分别显示庭审画面、电子卷宗、互联网庭审画面,当事人通过身前电脑可查阅电子卷宗,进行答辩、举证质证、辩论,增强了诉讼体验感。”  

乌镇人民法庭第二法庭是“互联网法庭”,智慧庭审的人性化设置其实在法官打开审判法庭大门之前就已准备就绪:内部的灯光等逐次开启,调整至人体感受最舒适状态,让当事人缓解庭审的紧张感。  

“现在开庭!”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庭审便正式开始。庭审中,除了电子显示屏方便阅卷之外,智能文书编写系统自动分析提取起诉状、庭审记录等文本,智能生成裁判文书初稿,让法官集中精力专注于“审”“判”。  

2016年,千年古镇“触网”不久后,乌镇法庭也开启了数字化变革。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使用试水成功,给了全体干警莫大的鼓舞,乌镇法庭也逐渐“驶上”智慧化转型的“快车道”。2021年3月,乌镇法庭这支平均年龄不超35周岁的队伍又积极投身到“未来智能法庭”建设中,以智能化打造现代化办案模式。  

近年来,乌镇法庭率先在全省建设首个5G智慧法庭、首个“未来智能法庭”,通过AI“小智”、智能合议、“直通社区”等应用的建设使用,实现从“前端行为规范-纠纷分层过滤-智审-执行-大数据分析数助决策”全部贯通。2021年以来,法庭共审结民商事案件1136件,平均庭审时间缩短20%,金融案件庭审用时缩短至30分钟。

跨越协同提供全新路径

交通一张网,民生一张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4周年。4年来,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集群到创新协同,一体化为示范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嘉善法院巡回法庭就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根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全域协同”法庭工作联盟备忘录,向吴江法院汾湖法庭提出司法协作请求。后当事人通过跨域“共享法庭”进行在线调解,经两地法官辨法析理,耐心劝解,双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一起陷入僵局的纠纷案结事了。当事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嘉兴两级法院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法院频频相聚于云端:通过“跨域司法一体化平台”实现跨省域执行“点对点”协作;共同评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典型案例;梳理分析各地同类案件审判情况并联合发布白皮书;商讨人民法庭如何发挥司法职能助企纾困…

11月8日,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三位院长在线会签《长三角跨域专业法官联席会议工作指引》,共同启动“长三角跨域审判资源协同平台”。据了解,该平台将从跨域专业法官联席会议切入,推动构建长三角区域司法资源要素的跨域调配机制和协同办案体系。目前,三地法院470余名法官和30余名系统外部专家学者已入驻平台。

平台启动第二天上午,围绕一起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浙江嘉善法院、南太湖法院,上海青浦法院、金山法院,江苏吴江法院、姑苏法院就依托该平台,召开跨域环资专业法官联席会议。

会上,六地法院分别介绍了审判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分享了办理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的经验。既有法学理论的剖析,又有实务经验的总结,在争辩中启发思考、在交流中促进共识,为总结审判经验、促进裁判尺度统一提供了新路径。

数字赋能智防企业风险

随着银杏季的来临,无数游客来到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梅花洲踏秋赏杏。徜徉于美景中的游客很难想到,在这幅小桥流水图景背后,景区一度因开发商、运营商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那么,梅花洲是如何重焕生机的?

近年来,景区在经营中风险逐渐显现。后来,南湖法院“企业风险智治”应用第一时间捕捉到相关企业涉诉、欠薪等信息并生成红色预警。经联席会议多次研判,从关注到扶持,风险仍不能消除后,当地政府决定商请法院采用“预重整+重整”模式,挽救企业。

最终,经协同高效办理,南湖法院仅用44天,就完成了原本平均需要400多天的破产重整事项,不仅保障了景区的完整性和运营的统一性,更消化了潜在诉讼和执行案件700余件。

梅花洲景区能顺利渡过难关,“企业风险智治”应用功不可没。

南湖法院副院长郑欣娟告诉记者,“企业风险智治”应用聚焦企业风险治理中存在的前端风险隐患发现晚、中端研判处置协同弱、后端破产办理效率低三大难题,创新企业风险智治体系,推进“企业破产一件事”改革,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研判、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升企业风险智治能力。

从归集分散在9个部门的涉诉、欠薪等13类风险信息,形成“企业风险预警信息库”,从而绘制企业风险精准画像;到探索企业风险分类处置,各部门联席会议按照不同风险等级设置不同的启动模式并形成会议纪要;再到生成工作任务一键流转、实时提醒、督办催办……“企业风险智治”应用正不断迭代升级。

据悉,该应用在“浙政钉”正式上线以来,有效提升企业风险的治理效能。目前已累计分类预警企业3499家,挽救经营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33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企业69家,出清“僵尸”企业52家。